据了解,安徽省蚌埠市2010年以来累计完成11.6万户棚户区居民改造回迁。“以前屋里没厕所没浴室,屋外一下雨路上全是泥。”蚌埠市蚌山区蒋岗巷棚户区居民杜银娣笑着说,“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。”
拆迁难、安置难、配套难,都叫苦棚户区改造有“三难”。蚌埠市住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,这项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展开,一是上调了棚改征收补偿标准,各类征地补偿款70%直接补偿给被征地农民;二是一把尺子量到底,全程公开透明,接受群众监督。
蒋岗巷棚户区居民宋刚长期在房管部门工作,对相关政策法规非常了解,邻居们都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。宋刚告诉记者,他仔细研究相关文件后,觉得政策很好,告诉拆迁办工作人员,他可以先拆,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办。“他们测算好面积,让我检查,说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,实在不相信的话还可以自己量。”
核算小组按规定把所有补偿内容和费用公开,一一核算好交到宋刚手里,“他们对我说,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们,如果确实有疏漏,政府可以派专人进行核查纠正。”
这一切都被拆迁户看在眼里。对政策满意,对程序放心,群众心态转变了,工作自然就顺利了。
“去城里后没地种了怎么办?”对棚户区改造后的生计,金台村村民赵玲玲挺担忧。没想到,刚搬进回迁小区果园社区,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来帮她安排工作了,是在附近的工业园做活。赵玲玲的收入因此还翻了番。
蚌埠市要求,回迁安置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决不能低于商业小区。在喜迎门安置小区,绿地占项目面积的35%,周边还建有幼儿园、小学和医院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要推进无障碍通道和公共停车位等的建设。”社区副主任姚勇说。
蚌埠市还探索货币化安置。“安置房建成起码得三四年,同时,不少拆迁户对安置房的户型和地段不满意。”市住建委主要负责人说。蚌埠市积极推行货币化安置,既保证安置房建设质量,又缩短安置周期、利于后期管理。2016年,蚌埠市实施的棚户区、城中村货币化安置比例达90%以上。(来源: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7年02月10日01版)